站点公告:
目前已有: 100篇贴子,今日0篇,昨日0篇,会员309人
大雅城报 首页 区县荥经县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 ...

1104 0 原作者: 四川新闻网雅安频道 来自: 今日头条
简介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重楼种植示范园9月6日,持续的秋雨之后,蓝蓝的天空偶有几朵白云漂浮。海拔1100米以上的烈士乡烈士村,太阳似乎离人们更近。烈日下,贫困户刘金福脸上豆粒大的汗水酣畅而下。凭着当临时工伐木,到 ...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重楼种植示范园

9月6日,持续的秋雨之后,蓝蓝的天空偶有几朵白云漂浮。

海拔1100米以上的烈士乡烈士村,太阳似乎离人们更近。烈日下,贫困户刘金福脸上豆粒大的汗水酣畅而下。凭着当临时工伐木,到下班点他已经获得了100多元的工资。当拿着辛劳所得回家时,烈士村第一书记高小松已经候着他了。

“你不是想扩大重楼种植规模吗?现在我们村有一笔产业帮扶周转资金,专款用于贫困群众借款发展产业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

“这是个好机会!” 刘金福若有所思。近年来,他先后抓住重建帮扶一批的机会,新建了住房;又在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种植了茶叶和重楼;而今,他又获得了公益性岗位,收益渐渐多了;孩子上学、妻子就医也得到相应的帮扶和救助,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刘金福之变,其实是荥经县实施的“4+2”脱贫攻坚政策“套餐”的落地开花。从低保户、残疾人帮扶的政策兜底,到贫困群众的住房改善,医疗、教育保障,再到小额信贷、生产帮扶等政策出台,决不让脱贫路上掉队一个贫困村、一户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烈士乡烈士村村民刘金福种植重楼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民建彝族乡金鱼村村民在茶厂务工

贫困群众迎来转机

在荥经县的发展史上,花岗石、煤矿、木头曾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引擎,也是解决就业最耀眼的明珠。即便烈士、荥河、花滩、龙苍沟是产煤大乡,毗邻烈士的泗坪、牛背山等乡(镇)是花岗石主产地,但这对只有1.5个手臂的刘金福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早年,刘金福丧失了左手手掌,影响了他的劳动能力和务工机会。他不能做过重的体力活,也没法像远乡近邻一样打矿挖煤,只能顺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背太阳过山”。

那时的荥经,山里山外、山顶山脚的乡村,几乎无一例外,漫山遍野都是玉米、水稻和油菜。一年年周而复始。

全县1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村民们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就着土地、粮食满足衣食温饱,小门小院养殖些许生猪、家禽过个丰年。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在增加,村民们医疗、教育等需求也在增加,这都无疑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

刘金福家的情况就更不多言了。自身有残疾,维持家庭经济的正常运转本就比别人费劲许多。妻子的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孩子也渐渐长大需要接受教育,家庭支出的增加让这个家庭的贫病日胜一日,也开始倒逼着他在困境之中求出路。

刘金福看看山乡,看看乡亲们,再反思自己。当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荥经这个山区小县时,煤矿企业、花岗石厂等一批批民营企业的诞生,让就近务工成为大多数农民的选择。凡属农村的劳动力,不管是青壮年还是中老年,但凡有劳动能力,绝不会闲着。就是年轻人,也卷入沿海务工潮以增加收入。

但这扇门始终没向刘金福敞开。务农是他没有选择的选择。从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过来,农民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依赖。刘金福也概莫能外。既然土地始终是农民最重要、最有保障的生产资料,种庄稼又难以维持生计,何不淘汰庄稼种植经济作物呢?

农村常见的桃李成了刘金福的首选。春天果树疏花,夏季收果子,秋天山上挖药材,冬天果树防病虫害……刘金福虽走出了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生产生活方式,却无法真正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小门小户种几亩水果,不成规模,运输销路都不容易。识字不多的农民要开始琢磨管理技术,稍有不善可能导致果子成熟率低,家庭收入时好时坏。

转机始于2009年左右。当时,随着煤炭、花岗石等资源的枯竭,荥经经济开始从资源消耗型转向生态经济发展。痛苦的转型期,就业出路也收窄。一部分工人又重新回归土地。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荥经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全县推广茶叶、中药材、果蔬种植,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全县21个乡镇中,低山河谷地区的群众开始种植猕猴桃和蔬菜,高山群众开始发展重楼、天麻种植,中高山群众也打造茶园。烈士村连绵起伏的土地上,垄垄茶园青翠了山岗,也绿美了家园。

茶园投产之后,久贫的刘家盼来了增收的“甘霖”。但这只是开端。“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刘金福的房屋受损,就在他为房屋重建资金焦急的时候,荥经县却开始大力实施“重建帮扶一批”。他获得了一定住房重建补贴,住上了新房子,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巡回医疗队在县城开展医疗救助帮扶服务

政策“套餐”助脱贫

早在2015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荥经县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逐年细化脱贫目标。重点聚焦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等症结,着力开展“4+2”政策落地行动,即住房、医疗、教育、小额信贷和低保户、残疾人帮扶相关政策,兜住贫困群众的民生底线。

房屋改造“挪穷窝”,经过“4·20”灾后恢复重建,当地又投入贫困群众建房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全县贫困群众住房全覆盖进行新建和改造;

医疗扶贫“医穷病”,大力实施医疗救助,贫困群众参加新农合与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零支付”、“微支付”的实施,使得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实际补偿提高到90%以上;

社保兜底“保穷人”,639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教育扶贫“断穷根”,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整套资助政策,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无一人辍学……

在牛背山镇双林村贫困群众梁祖兴的家里,至今还留有两份医疗底单。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梁祖兴去年底曾先后两次在市区某医院和荥经县医院住院透析。

在市区住院时,诊疗总费用是90213.45元,新农合和医疗救助报销了52997.19元,她又申请到33494.64元的卫生扶贫救助资金,个人实际出资不到4千元。

第二次在县内就医时,总费用16682元,新农合和医疗救助报销10445.9元后,她再次申请卫生扶贫救助资金6236.1元,自己没支付一分钱的医疗费就把病看了。

“设立卫生扶贫救助资金就是在‘应助尽助’中实现大病得救助。” 荥经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工作人员郭又滔介绍。

在卫生扶贫救助资金的利好政策下,去年,荥经县实行贫困群众县内就医 “零支付”,即贫困群众不出一分医疗费用就可以看病;县外“微支付”,个人只需承担医保报销之外费用的10%。今年7月1日以后,荥经县全面实行“微支付”,确保贫困群众所承担费用控制在就医总费用的10%以内。

“从‘零支付’到‘微支付’,实际上增加了贫困群众卫生扶贫救助的覆盖面。”郭又滔补充道,以前的政策只针对现行贫困户,而新的“微支付”还包括已经脱贫的群众,如此可有效杜绝群众因病返贫。

“如果没有医疗救助政策的支持,没有那么多报销,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放心治疗。”梁祖兴久病,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透析,丈夫身体也不好,孩子正读初中。而今,荥经县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县内就可就医。她的女儿也可以享受到每年125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好政策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老百姓感受得深刻。今年7月27日,烈士村召开脱贫攻坚感恩奋进教育工作座谈会。烈士村党员代表、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户代表等25人参加座谈。

高小松为贫困群众详细讲解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尤其是卫生、教育、产业扶持和扶贫小额信贷等“4+2”政策。高小松一边讲,刘金福一边回味,孩子读幼儿园有补助,妻子看病有减免,每个月还有残疾人公益性岗位300元……刚性支出在减少,减轻了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固定收入增加,更让他充满期待。

高小松说,开会就是让贫困群众对帮扶政策清楚明白,增强主动发展、主动脱贫的信心,更让他们全面了解党和政府对脱贫攻坚的巨大投入和无限关爱,引导他们增强感恩奋进意识,抓住机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烈太乡虎岗村山泉水加工厂

脱贫攻坚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荥经县以“4+2”政策“套餐”推动脱贫攻坚探秘

贫困户在新家贴上对联

构建长效增收渠道

烈士村只是缩影。

脱贫攻坚中,荥经县吃透国家大政方针,把控好脱贫攻坚政策,并做好政策宣传,着力让贫困群众清楚“有什么政策,应该享受什么政策”。

为此,荥经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制作脱贫攻坚系列漫画,将脱贫攻坚工作分为精准识别篇、精准帮扶篇、精准退出篇等,分别发放给驻村工作组和贫困群众,做到人手一册,推动脱贫政策在贫困村、贫困群众中落地开花。

通过实施金融扶贫“改穷路”,荥经县建立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机制,中国扶贫基金会荥经农户自立服务社已为全县中低收入群众发放小额贷款7000万元,荥经信用联社共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48户,金额1178.895万元。

荥经信用联社工作人员孙艳秋说,小额贷款1万元到5万元不等,主要服务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发展、有良好信用、有就业创业潜质但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群众,用于发展特色农业、家庭简单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等生态高效创收项目。

在信贷资金的风险处理上,当地则采取分险的方式,由荥经县政府注入100万元分险基金,荥经信用联社按照分险基金的10倍放贷,利息由政府全额补贴。针对贫困群众风险应对问题,当地也选取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抱团发展。

“虽然名义上是我们贷款入股水厂,但担保还款都是水厂,我们只等年底分红收钱。” 烈太乡虎岗村贫困群众叶国芹说。今年上半年,虎岗村山泉水加工厂投产,在水厂的担保之下,叶国芹和村里的4户贫困户一起,分别向荥经信用联社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入股水厂当“甩手掌柜”。

刘金福也靠山吃山,立足烈士村所处的自然条件,发展了4亩茶叶,种植了3亩重楼、白芨等中药材。但他知道,政策支持是关键。种植茶叶时,县上有农业产业补贴政策。而今,当地正考虑利用产业扶贫周转资金建设茶叶加工厂,让产销接轨,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重楼也是刘金福贷了5万元的产业帮扶款才成功种植的。

目前,刘金福的重楼长势喜人。他发展的愿望依然那么强烈:要抓住政策机遇,借贷产业扶贫专项周转资金,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争取早日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如果说教育政策保障了贫困家庭孩子的未来,那么,培养长效增收产业,建立长效增收渠道,才是贫困群众根治贫困、保障民生、同步小康的不二路径。

在这条发展之路上,应当立足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从生产、管理、销售,到投融资、风险评估、产出周期等都需要考虑。这样的经济观念,正是传统农村和贫困群众所缺乏的。

于是,荥经县在做好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资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等基础上,着重做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建成了低山河谷果蔬、中高山茶叶、高山药材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数十万亩;又以“3+N”产业环线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将全县的贫困村全部纳入产业带;并着力引进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农村资源。

至此,不管是山里山外,还是河谷山顶,荥经大地多了一抹生态之绿,荥经人民也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了农旅融合助力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记者 唐小未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来源:四川新闻网雅安频道

收藏 邀请

相关阅读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精彩阅读

精选资讯

推荐资讯

广告位

 雅安晚报微博

  雅安晚报微信

联系我们

0835-7821332

欢迎致电:新闻服务热线
新闻投稿:news@gaywb.com
商务合作:cmecr@gaywb.com

Copyright © 2016- 雅安晚报 All Rights Reserved  | 蜀ICP备2022001222号-5 |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82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申请中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