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烈太乡虎岗村山泉水加工厂投产运营 12日,夏日炎炎。荥经县大田坝乡同乐村,一户户白墙黛瓦的农家乐掩映在满目青翠、鲜花烂漫、碧水欢畅的兰家山农业公园里,消夏度假的游客们正沿着花团锦族的林荫道散步,他们脸上满是惬意。 这个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山野小村,在灾后重建中实现了从农业村落到农业公园的嬗变。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饭的喜悦还挂在脸上,新栽种的无花果已经长出了嫩芽儿,一批批绿色蔬菜已经通过吉选超市,摆上了市民的餐桌。 同乐村犹如一张农旅融合发展的名片,灿烂在荥经县农旅融合带动脱贫攻坚的春风里。这个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在兰家山的周围和山腰。依托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不少群众已经通过住房改造提升,发展了20多家农家乐。整个村还与吉选超市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种植时令蔬菜和无花果,促进农旅融合、农超对接发展。 作为荥经今年拟脱贫的13个贫困村之一,同乐村的脱贫路并不孤独。自“春季攻势”行动开展以来,荥经及时建立完善了任务、问题、帮扶、责任“四张清单”,有效构建起脱贫攻坚“保障网”;将“全过程都要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的嘱托牢记于心、实践于行,开展精准识别、吃透政策、收入监管、档案管理、群众满意、巩固提升“六个绣花攻势”,实现补短板、惠民生、稳增收。 如今,全县13个“同乐村”基本达到“一低五有”标准,贫困发生率全部在3%以下,通村公路都已硬化,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均达到要求;675名贫困人口均实现吃穿不愁,新农合、大病保险参合率达100%,均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 大田坝乡同乐村吴万勇为蔬菜搭架 “4+2”政策落地行动 着力破解民生重点难点 尽管酷暑难耐,同乐村贫困户吴万勇还是舍不得多休息一分钟,他把时间、精力和汗水都花在了20亩蔬菜园中。 这是今年春夏之交刚上马的蔬菜园,种植了冬瓜、辣椒、茄子等时令蔬菜。从土地流转、幼苗栽种、菜园搭架到疏花疏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吴万勇一手料理。他说,这个蔬菜园,是一家人今后的生计和指望了。 在该村第一书记乔路的工作档案中,关于吴万勇被认定为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记录是这样的:“一家4口,孩子年幼;曾在外务工,因工负伤留下后遗症,劳动能力减弱;即便一直在外务工,收入少;家里也无产业,经济来源单一……” “小伙子勤劳,如果不是劳动能力受损,这个家庭本可以过得更好!”村里村外的乡亲为吴万勇惋惜,也为自己的命运着急。在这个拥有385余户1115人的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大约1亩,农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也只有零星的家常时令蔬菜,小部分农户养猪、鸡等,都不成规模。 被认定为帮扶对象之后,吴万勇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渐次改变——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改造提升了;有了教育帮扶,乡亲们也不再为孩子读书犯愁;残疾的邻居也获得了相应的补贴。有了这些改变,他的脱贫信心更足了。对照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制的《脱贫攻坚精编政策问答手册》和《精准扶贫荥经在行动》宣传漫画,他发现自己与“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的脱贫标准的距离,主要是人均纯收入上面,就想融入村上的脱贫工作部署,利用政策优势,发展蔬菜种植,实现增收致富。 但吴万勇缺乏资金,害怕风险! 这也是乔路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现实。两年多的时间,他想在土地这个村民都有的资源上面做文章,种植绿色蔬菜。为此,他为市场和销路奔走,终于在今年4月份与吉选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合作协议:超市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当地蔬菜,并为当地提供超市的大数据,让老百姓根据市场情况种植,获取更好的效益。同时,他还在人的问题上面下功夫。考虑到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妇孺劳动力有限,他利用农民夜校等平台,做好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感恩培训等,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吴万勇脱贫意愿强烈,驻村工作组还为他争取到脱贫党员示范户的帮扶资金,帮助他圆了蔬菜种植梦,也让他成为当地带动脱贫攻坚的典型,鼓舞着其他贫困户、非贫困户种植蔬菜,拓展增收致富的路子。 乔路说,对照脱贫标准找出每个贫困村、每名贫困人口的脱贫短板,再立足扶贫政策针对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将帮扶措施明确到单位头上、个人身上,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脱贫攻坚责任明确、措施精准、推进有力。 在荥经,还有很多“乔路”。荥经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周成渝说,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荥经在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做细脱贫攻坚工作,下足“绣花”功夫,开展“绣花攻势”,着力破解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脱贫实效。 社保兜底“保穷人”,全县已有659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房屋改造“挪穷窝”,去年以来县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贫困户建房资金1500万元;教育扶贫“断穷根”,积极实施“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无一人辍学……严格将上级各项脱贫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荥经重点开展“4+2”政策落地行动,即按照住房、医疗、教育、小额信贷和低保户、残疾人帮扶相关政策,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让贫困户真正地得到实惠。 青龙乡沙坝河村面食培训现场 采取“长短”结合模式 着力夯实增收致富基础 海拔1800米的天然山泉水,经过4千米管道的引渡到水厂,经过过滤、灌装、装箱等程序后,被陈列在库房,等待质检流向市场……13日,烈太乡虎岗村山泉水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片刻不曾停歇。 这个今年3月投产的山泉水厂,已经将荥经清风雅雨间的甘泉送到了雅安各大卖场。虎岗村第一书记晋兆平说,水厂以入股分红、进厂就业、年底返利等四种方式返利贫困村。“通过每售一瓶捐赠1分、每销一桶捐赠1毛的方式和10%左右的贫困户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分红2万元以上,并优先为贫困户提供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就业岗位20个。” 这也是当地群众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项目立足虎岗村天然优质山泉水资源,由一民农资公司投入800万元、贫困户小额贷款投入25万元,建立“牛背清泉”山泉水厂。 对于水厂的利好,虎岗村党支部书记刘胡明的喜悦溢于言表:山上住了一辈子,任凭多想把这山泉水变成增收的路子,也无法实现。如今夙愿终于达成,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有了股息分红,也有了就业岗位,“这才是长效增收的基础和保障”。 与虎岗村不同,五宪乡豆子山村组建蔬菜种植专业服务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有机蔬菜300多亩,利用帮扶部门县教育局优势,建立与学校食堂的有机蔬菜供应体系,既解决了销售难题又增加了集体收入。五宪乡豆子山村贫困户王崇光说,以前种植蔬菜,每到收菜的季节是又开心又焦心,生怕蔬菜收不完烂在地里,现在直接就卖给了学校,实现了家门口销售。 五宪乡党委书记黄继说,通过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利益联系机制,使贫困户、贫困村长期受益,实现脱贫攻坚与全面奔康两步并作一步走。接下来,他们要融入荥经森林林竹果蔬环线建设,继续完善基础配套,持续壮大产业,实现以产业富民。 “将近期脱贫与全面小康相结合,统筹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荥经探索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荥经县委农工委主任徐锋勇说,采取“长短”结合模式,既要落实短、平、快的增收项目,短时间内让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更要构建产业脱贫长效体系,立足自身优势着重打造产业环线节点亮点,带动群众搞活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在荥经县委、县政府今年的工作清单上,已经给贫困群众谋好长远的“致富路”。充分结合当前正在建设的高山有机茶、生态果蔬林竹、特色中药材三条产业环线,将31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果蔬、特色养殖、农旅经济等生态富民产业,加快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渠道。 同时,给贫困群众算好短期的“经济账”。抓好农民财产性增收,通过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收益,以短平快项目消除“插花式”贫困。 龙苍沟镇组织委员彭国江的工作记录本中,详细地记录着经河村贫困户杨怀坤今年的收入:与荥经县公路养护段签订了景区大道日常养护工作承包协议,每年增收18000余元,加上杨家土地上面的产出等,年底脱贫应该问题不大。彭国江说,扶贫扶志,扶勤扶能,龙苍沟镇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在荥经,杨怀坤也不是个例。为了解决“插花式扶贫”,荥经县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实施“就业增收工程”,加大贫困对象技能培训力度,开展了3场专项招聘会、开展6次送岗位下乡活动,有针对性购买环卫、保洁、治安巡逻、农村公路养护等,努力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新庙乡常富村的黄牛养殖场 采取“前后”结合模式 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脱贫的实效,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 这也是新添乡山河村村民陈志勇在2016年底主动申请脱贫的原因。因早年残疾,陈志勇长年单身,一直以来靠给别人放羊为生。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脱贫意愿强烈,帮扶单位给予7只小羊扶持,驻村工作组协调帮助他贷到2万元金融扶贫款,并为他送去产业奖励资金,鼓励其利用集体荒山资源养殖山羊。现在,他已经是当地的养殖大户,过上了好日子。 “陈志勇”在荥经并不鲜见。在泗坪乡民胜村,曾经的贫困户管克彬、李发钊、王天蓉、秦万安等已由贫困户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在民胜村第一书记杜晓鸥的年度工作总结里,2016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9800元,81个贫困人口中,脱贫63人。 而今的泗坪乡泗坪村,已经从脱贫摘帽,走在奔向“四好村”的路上。当地的瑞康富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农户和有劳动力贫困户种植茶叶200余亩,猕猴桃300余亩,重楼100余亩,藤椒400余亩,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良好发展势头。该村还引进了养殖基地,在当地建设肉兔养殖小区,实现种、养结合,让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这是荥经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的生动实践。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荥经将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再战再胜,与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做到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 “促进贫困村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拓宽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荥经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个月前的5月中旬, 他们才开展了农业产业扶贫“回头看、回头帮”调研工作。 他们欣喜地看到:新添乡黄禄村立足丰富林地资源优势,科学构建“林下鸡+脆红李”长短结合产业发展新格局。短、平、快的林下养鸡项目助力该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规范化脆红李基地让贫困户看到了持续增收新希望;荥河乡红星村以黄茶基地为示范,以荥河天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晴隆心间茶叶农业有限公司为带动,以黄金茶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积极构建集黄色茶业、绿色养殖和生态观光为一体,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体系。 他们欣喜地听到,各地都在反思,在发展短、平、快脱贫项目的同时,注重持续长效产业的培育,注重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构建,夯实脱贫致富的坚实基础;还有贫困户对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各级、部门的深切关怀有感恩之心,对农技员的服务满意,对自身产业的发展有信心。 荥经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稳定帮扶力量,制定《关于抓好“五个一”帮扶工作落实的八条措施》,明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退出后,“五个一”帮扶力量不撤、工作标准不降、工作要求不变;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制度,选配熟悉农村工作、了解脱贫攻坚业务的同志担任结对帮扶责任人,实现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帮扶“全覆盖”。 对此,民建彝族乡党委书记扈蓉说,针对金鱼村脱贫之后的帮扶工作,他们也将按照“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人口一个不纳”的要求,建立“回头看”收入台账和“回头帮”政策台账,对已脱贫户实行动态管理,持续实施原有扶持政策,做到支持力度不减。同时,依托该村金雅茶厂的建成,进一步解决茶叶销路,有效促进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唐小未 责任编辑:任思瑗 来源:北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