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珍正在给猪喂食。 在农村,一年喂2至3头年猪,是寻常之事。但若是一户贫困户能在一年多时间里,靠着扶贫政策和自身的勤劳,将生猪喂养数量扩大到32头,并成功出栏28头,继而顺利脱贫,就有点不寻常了。 办到这件事的,是家住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的何光珍。作为一名常年独自留守家中的农村妇女,她用行动证明:脱贫攻坚,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如今,随着光明村新一轮产业脱贫规划的实施,她再次加入到增收致富的队伍中。 顶梁柱 家庭妇女成脱贫能手 5月4日上午10点左右,何光珍结束了在玉米地中近3个小时的忙碌,准备返回家中。 回到家里,她换下沾满泥土的雨鞋,抱上一大捆青菜,径直来到房前不远处的猪圈。看见她靠近,圈舍内的5头猪迅速聚集在矮墙边。看着哼哼唧唧抢食的仔猪,何光珍脸上浮起笑意。 在何光珍家,这样独立搭建的养殖圈舍有3处,搭建时间均为2015年底,为此,她和丈夫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了5000元“巨款”。如今,这些圈舍分别位于房前或屋后,每个设置2个围栏,总计达到约70平方米,面积比扩建前增加了3倍。 因丈夫范洪禄时常外出打零工,养殖重担就全落在了何光珍一个人的肩上。搭好圈舍后,靠着从邻里亲朋借来的12000多元钱,她总计分3次买回了29头小猪,将养殖数量增加到了32头。 短短数月内,买这么多猪,让当地不少村民侧目:“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多猪,又是贫困户,如果养殖失败,日子可就难上加难了。” 大家担心的,也曾是何光珍担心之处,但驻村工作组开展的养殖技能培训给她增添了信心。在多次参加培训后,何光珍的养殖经验不断增加,不仅心里有了底,生猪家庭规模化养殖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2016年9月至12月,何光珍分3次出栏了28头商品猪,实现纯收入20000余元,成功达到脱贫标准。 “我们算过一笔账,仅凭这一项,就已超过去年他(丈夫)外出务工的全部所得。”谈及此,何光珍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再发展 积极加入科技扶贫项目 何光珍在产业脱贫中的良好表现,不仅让村民们心服口服,也让她成了光明村贫困户中的养殖示范户。 关注之下,何光珍的养殖方向却有了新变化,同样是分3批购买生猪,但她总计只购回了12头小猪,且暂时不再考虑增加数量。 “除了考虑市场行情因素外,还想紧跟村里新一年的产业脱贫计划走。”何光珍说,光明村依托宝兴县科技局提供的技扶贫项目,开展藏香猪养殖。针对的群体,包括该村已脱贫和尚未脱贫的贫困户。 光明村第一书记杜明清介绍,该项计划在4月面向符合条件农户进行意向统计,每户最多6头,采用“5+1”的方式予以扶持。按照这一方式,农户只需出1头的钱(1200元),就能最多喂养6头藏香猪。待喂养8个月后收购时,猪种提供商还将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4元的标准统一回购。 早前吃到政策“甜头”的何光珍积极响应,按最高标准预定了6头。而且,还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合作伙伴”。村里一户贫困户本来也预定了6头藏香猪,但因其家中出现困难,无力独自完成养殖,希望与何光珍“合作”,双方共同养殖,利润分成。 5月初,得知这一情况的光明村村党支部书记苟全林及时将情况反馈至驻村工作组。目前,得知这一信息的蜂桶寨乡政府、宝兴县科技局、猪种提供商三方,正就是否能扩大该科技项目的援助力度进行磋商。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责任编辑:任思瑗 来源:北纬网 |